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如何把握运动量?

来源:冀之翼时间:2020-10-21

  脑瘫康复是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运动量就谈不上康复训练效果,因为”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脑瘫的康复训练特点是:时间长,效率低,动作很难掌握,要想掌握一个动作需要无数次的反复训练,即便是对动作有所掌握稍微不注意就会忘记很不稳定。

  因此这种训练需要足够的量做保障,要把量提高到接近患儿极限的范围内。有了足够的运动量才能出效果,才能加快康复进度。

  运动量包括训练质量,训练程度和训练数量,训练时间等。训练质量是:训练手法和动作姿势的规范性。训练程度和训练数量是:动作次数和患儿的身体反映和动作次数。训练时间是:每天的训练时间的长短。

  运动量如何掌握呢?

  (1)训练质量的要求:训练手法和动作姿势一定要做规范到位。

  (2)训练程度的掌握:以患儿身体没发生不良反映为准,不包括运动的正常反映。

  (3)每天训练时间的掌握:两岁左右刚接受训练的每天不少于4小时,当对训练适应了并有了一定的训练基础时两岁以上的每天训练不少于6小时,行走后要坚持长期的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基础训练和动作能力的专项训练。

  脑瘫恢复治疗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过急、超量,否则也会造成损伤。要耐心地按年龄教患儿坐、立、走路、拿东西,家长自己不能着急,更要教孩子不能着急。患儿如果有”剪刀步”、”踮脚尖”等异常步态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将其两腿分开,睡眠时也要撑开垫好。无论是训练患儿行走、坐姿、站立、取物等,都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

  如果患儿的肢体长期处于蜷缩状态造成肢体拉不开的挛缩,或是顽固性的肢体痉挛妨碍训练,则须请做手术。特别是肌张力过高、步态异常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可以选择FSPR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脊髓神经后根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

合作单位吸纳国内外优质资源,促进患儿更好发展
版权所有: 保定冀之翼医教合作儿童村    备案号:冀ICP备19028568号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551号